金色陀罗医用冷敷贴大量批发
By aassdd
at 2020-09-12 • 0人收藏 • 781人看过
金色陀罗面膜批发价格【微信:bk4392】 直销,零售,批发,招代理,一手货源直供,现货批发零售广招实力代理,现货批发零售,接受代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近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新闻宣布称,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数研所”)牵头提出,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Financial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uideline)在国际标准组织ITU-T SG16成功立项,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
乍看专业的名词术语背后,是我国跻身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建设中,将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标准规范形式输出到国际上。在业内参与者看来,这意味着,我国在区块链国际标准制定和促进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ITU(国际电信联盟)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三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组织。ITU-T是ITU的标准化部门,国内对口部委为工信部。目前,我国已在ITU-T下属的第十六研究组(SG16)牵头开展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为提高我国金融标准国际化水平,数研所自2019年起探索在ITU-T开展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金融科技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和支持下,数研所于2019年起牵头在ITU-T SG16开展《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国际标准申请立项工作。经过前期与相关单位沟通研讨,并起草和完善立项材料,该项目顺利通过2020年3月初的预立项答辩和7月初的正式立项答辩,于7月3日正式在ITU-T SG16立项。
乍看专业的名词术语背后,是在“标准+应用”的双轮驱动下,区块链技术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助力服务金融行业蓬勃、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集体学习上提到,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集体学习还提及,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为贯彻落实集体学习时的指示精神和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划要求,以数研所为代表的相关单位积极牵头布局和实施“标准+典型应用”的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国内金融区块链服务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金融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容易产生监管合规和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不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然而,原有的标准规范已经难以适用,因此,亟需推进针对金融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和行业应用指南,完善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
本次立项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是我国牵头的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该标准为框架标准,我国可据此开展对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的规划布局,增加参考架构、风险控制、安全和隐私保护、各领域金融区块链业务规范等子标准,通过“以一带多”的方式推动金融区块链各重要方面在ITU-T的标准化工作,规范金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障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并为国际规则设定作出更多贡献。
原标题:90后成短期消费贷款主力军
国内一家机构前不久公布的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拥有花呗。
但使用花呗也有风险,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人享受着“剁手”时的快乐,有人经历着还款时的人生低谷。
那些被花呗“困住”的年轻人怎样了
阿杰是今年毕业的一名上海大四学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和公司同时陷入了艰难时刻。
暂时失业后,阿杰动起了考研的念头,可光买复习资料、每天点外卖,再加上每月1000元的房租,他的钱包很快就见了底。
“我自己的存款很少,也不愿再向家里伸手要钱,每天都过得很丧。”那段时间,花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
为了还上花呗,阿杰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只是将账单分6期,打算慢慢还上。可随着开销越来越多,他只能靠别人“开源”,除了用“借呗”借钱,他还向家里亲戚借了1万元。
看着花呗账单一次次发来的还款提醒,阿杰有些慌了。他在网上求职,发现附近一家快递公司正在招学生兼职,他想也没想就去了。每个周末,阿杰都会在营业部帮忙分发快递、处理错误订单、搬货运货还有打扫卫生。“一个小时16元,一天需要工作近10个小时。”
阿杰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他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规划,他现在打算找份正式工作,边上班边考研。“花呗的欠款马上就能还清了,终于知道有存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了。”他说。
和阿杰一样,95后小旻也曾是一个“重度”花呗和借呗使用者。两年前,她和男朋友在广州创业失败,通过借呗和花呗周转生活。
小旻坦言,两人都有工作时,还能做到及时还款。可当其中一方失业时,他们便只能选择最低还款,并在后面的月份里不断补足上个月的欠款和利息。
今年5月,小旻生下女儿后便和老公回到老家生活,在家带孩子的小旻至少要明年才能出去赚钱,男方成了小家庭唯一的“顶梁柱”,再加上抚养孩子的高额支出,让两人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小旻和老公的花呗都已经有了逾期记录,并且失去了继续使用的资格。所以两人决定慢慢赚钱还清花呗后,就和它永久告别。
这半年来,在积极还花呗的路上,网友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了“三十六计”。比如今年5月登上热搜的王润泽,就是通过在鸡排店打工还花呗,意外收获了“副店长”职位,将来还准备在学校门口开店。网友晓雨则选择“节流”,减少自己的日常开销,并通过二手平台交易赚钱来还花呗欠款。
在应对花呗欠款时,很多人的首选策略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借呗、京东白条甚至其他贷款渠道来弥补“漏洞”,这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留言区中并不罕见。
还有一些人在面对较大额欠款时不知所措,在网上发帖求助。甚至有人因借贷问题被法院起诉。
90后成短期消费贷款主力军
2019年10月国内一家金融机构发布了《90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90后敢于花钱,热衷超前消费,是消费贷款的主力军。据融360调查,从年龄上看,贷款人群中,中国的90后(含95后)占比最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这意味着在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近半数都是90后。
此外,90后消费贷款中“以贷养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网贷产品的走红更使得“校园贷”骗局时有发生。今年7月27日,安徽淮南首例“校园贷”涉黑案进行一审宣判;7月30日,天津首例“校园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公开宣判审结;8月6日,央视还曝光了“注销校园贷”的新型诈骗。这些案例中,犯罪分子无一不利用了90后“爱贷款、爱超前消费”的习惯。
据益普索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竞争力蓝皮书报告》显示,在以80后、90后为主的消费信贷客群中,消费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并且用于医疗健康分期的比重有所上升。
出生于1992年的佳琪是8年的重度花呗使用者,在她看来,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几乎感受不到还款的压力。一方面自己年轻,有很多机会去挣钱;另一方面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会时不时地给予经济支持。所以每次市面上有新款的电子产品或化妆品,佳琪都会毫不犹豫地“剁手”。“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能花才能挣”,佳琪告诉记者,这种心态在她的同龄人中还有很多。
花呗报告显示,其分期业务颇受90后欢迎,尤其是在购买手机时,76.5%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报告称,大部分90后在消费时还是理性的,约70%的人每月用掉的花呗授信额度控制在2/3以内。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关“花呗”“白条”“借呗”等是否进入央行征信报告的话题,颇受90后用户的关注。一些用户认为,如果不纳入征信,90后使用花呗的积极性会更高,“因为就算逾期或者不还款,今后贷款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据悉,目前蚂蚁金服方面并未官方表明消费者花呗使用逾期后是否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花呗正在接入征信系统,未来个人消费若产生逾期,“上报征信系统”将成为其最终选择。
还需注意的是,同属阿里旗下的“借呗”与花呗并不相同,借呗属于阿里小贷的贷款产品,用户的借还款使用行为都会上传至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但据了解,报告里虽有借呗记录,但并不一定会百分百进入征信,而是随机生成。消费者今后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以质询相关信息。
常佳 魏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2020年09月11日 08 版
核心阅读
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骑行作为安全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广受青睐。在需求和政策的推动下,这一传统交通工具的生产与销售迅猛增长,展现出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
提前预订,限量发售,新车上线几分钟内抢购一空……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成为热门产品,火爆的销售场景在多个地区和国家出现。多国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同时加强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自行车出行。业界普遍认为,自行车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骑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英国、法国、日本等国自行车骑行不断升温,民众骑行时间远高于疫情前,民众骑行需求提升带来了自行车销量持续增长。
在英国,自行车行是政府允许在封锁时期继续营业的少数商店之一。根据英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自行车销量增长了60%,其中,价格在400—1000英镑之间的自行车销路最好,当月销量翻了一番。除了自行车销售,自行车修理工具和维护产品销量也有255%的增长。
在法国,今年5月、6月自行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表示,价格便宜的自行车已经售罄,还有成千上万顾客在等待购买中。
在日本,自行车连锁专卖店爱三希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3%。“不少人来店里修理家中长期不用的自行车”,东京都目黑区一家自行车店店主铃木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人们对自行车的维修保养需求明显增加。
在哥伦比亚,该国第二大自行车进口商称,7月份自行车销量增长了150%。首都波哥大市政府数据显示,8月份市民自行车出行占13%,预计未来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增长。
为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迪卡侬已经向中国供货商下了5次订单。记者在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一家自行车店了解到,中国自行车品牌非常受欢迎,需要不断补货。“中国自行车品牌在比利时市场的认可度很高,性价比高、质量过硬是中国产自行车吸引比利时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英国《金融时报》称,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成为很多人首选的交通方式。位于苏格兰的自行车生产商“尚德自行车”近期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英国约有550万通勤者愿意选择自行车上下班。日本一家保险公司近期对500名住在东京的员工进行调查后显示,疫情蔓延之后,23%的人开始使用自行车通勤。
相关扶持政策纷纷出台
“骑自行车人数大大增加,这表明人们为了安全而改变出行行为”,“骑行英国”负责人邓肯·多利摩尔表示,地方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开发自行车道和临时基础设施,使骑车成为更加安全的通勤选择。
为适应民众出行方式变化,多国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在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开展“自行车通勤推进企业”项目,让企业积极支持员工采用自行车通勤。截至8月27日,日本已有24家企业和团体加入其中。警视厅计划与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合作,在东京都内的主干线上修建1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车道。2020财年计划完成17公里,其余将在今后5年内完成。
在欧洲,各国政府大力发展自行车基础设施,新建或扩充自行车道,在公共交通枢纽设置自行车停放点。欧洲自行车联盟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欧洲各国计划新建自行车道总长2328公里,其中已建成或在建车道长度总计1095公里。罗马计划建设150公里自行车道;布鲁塞尔开通了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柏林计划到2025年增加约10万个自行车停车位,重建交叉路口以保证骑行者安全;英国斥资2.25亿英镑,在伦敦、牛津、曼彻斯特等大中型城市进行道路改造,以鼓励民众骑行。
欧洲各国还制定了总计超过10亿欧元的额外预算,用于自行车购买和维修补贴、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例如,法国计划投资2000万欧元用于发展和补贴自行车出行,为骑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还给每人报销50欧元自行车修理费。
“在开始骑行前,必须要进行‘ABCD’四项安全检查——即空气、刹车、链条和方向。”正在进行安全培训的英国机构“自信骑行”讲师路易丝·李·琼斯强调。随着骑行人数的增加,一些骑行组织开始为当地市民提供免费的自行车安全技巧培训服务。欧洲一些国家兴起的各类骑行俱乐部日益受到市民欢迎。有些致力于促进当地议会改善骑行道路环境,并定期举行骑行班、自行车保养班等免费课程。有些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用“非传统”方式骑行上路,体会骑行的便利和乐趣。
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业界分析,从行业发展态势看,电动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货运自行车等将是新的增长点。据“欧洲自行车网”报道,疫情防控期间欧洲民众对电动自行车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调查显示,24%的欧洲民众已经拥有或即将购买电动自行车。例如在意大利,近1/3的民众表示今年会购买或使用电动自行车。英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增长了近50%。日本都科摩共享自行车公司介绍,近几个月来该公司用户大幅增加,今年4月环比增加了20%,5月环比增加了60%。
日前,一项由欧盟资助的货运自行车项目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38家欧洲货运自行车品牌的欧洲市场销量预计将达4.36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长率达53%。
分析认为,自行车行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欧洲自行车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凯文·梅恩表示,自行车出行完全符合“碳中和”目标,是零排放、安全、高效的可持续交通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预计欧洲自行车行业快速增长期将一直持续至2030年,这将有助于实现“欧洲绿色协议”制定的目标。
“这不仅关乎可持续交通,还关乎民众健康。” 欧洲自行车联盟联合首席执行官莫滕·凯贝尔说,“但是必须确保当前措施能继续执行下去,这是重新进行城市设计的良机”。
有分析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民众更多采取骑行和步行的传统交通方式,许多国家的城市道路将被重新规划。这是一次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转型的契机,使其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本报布鲁塞尔、伦敦、东京、北京9月10日电)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近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新闻宣布称,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数研所”)牵头提出,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Financial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uideline)在国际标准组织ITU-T SG16成功立项,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
乍看专业的名词术语背后,是我国跻身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建设中,将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标准规范形式输出到国际上。在业内参与者看来,这意味着,我国在区块链国际标准制定和促进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ITU(国际电信联盟)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三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组织。ITU-T是ITU的标准化部门,国内对口部委为工信部。目前,我国已在ITU-T下属的第十六研究组(SG16)牵头开展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为提高我国金融标准国际化水平,数研所自2019年起探索在ITU-T开展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金融科技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和支持下,数研所于2019年起牵头在ITU-T SG16开展《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国际标准申请立项工作。经过前期与相关单位沟通研讨,并起草和完善立项材料,该项目顺利通过2020年3月初的预立项答辩和7月初的正式立项答辩,于7月3日正式在ITU-T SG16立项。
乍看专业的名词术语背后,是在“标准+应用”的双轮驱动下,区块链技术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助力服务金融行业蓬勃、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集体学习上提到,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集体学习还提及,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为贯彻落实集体学习时的指示精神和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划要求,以数研所为代表的相关单位积极牵头布局和实施“标准+典型应用”的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国内金融区块链服务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金融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容易产生监管合规和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不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然而,原有的标准规范已经难以适用,因此,亟需推进针对金融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和行业应用指南,完善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
本次立项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是我国牵头的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该标准为框架标准,我国可据此开展对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的规划布局,增加参考架构、风险控制、安全和隐私保护、各领域金融区块链业务规范等子标准,通过“以一带多”的方式推动金融区块链各重要方面在ITU-T的标准化工作,规范金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障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并为国际规则设定作出更多贡献。
原标题:90后成短期消费贷款主力军
国内一家机构前不久公布的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拥有花呗。
但使用花呗也有风险,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人享受着“剁手”时的快乐,有人经历着还款时的人生低谷。
那些被花呗“困住”的年轻人怎样了
阿杰是今年毕业的一名上海大四学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和公司同时陷入了艰难时刻。
暂时失业后,阿杰动起了考研的念头,可光买复习资料、每天点外卖,再加上每月1000元的房租,他的钱包很快就见了底。
“我自己的存款很少,也不愿再向家里伸手要钱,每天都过得很丧。”那段时间,花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
为了还上花呗,阿杰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只是将账单分6期,打算慢慢还上。可随着开销越来越多,他只能靠别人“开源”,除了用“借呗”借钱,他还向家里亲戚借了1万元。
看着花呗账单一次次发来的还款提醒,阿杰有些慌了。他在网上求职,发现附近一家快递公司正在招学生兼职,他想也没想就去了。每个周末,阿杰都会在营业部帮忙分发快递、处理错误订单、搬货运货还有打扫卫生。“一个小时16元,一天需要工作近10个小时。”
阿杰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他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规划,他现在打算找份正式工作,边上班边考研。“花呗的欠款马上就能还清了,终于知道有存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了。”他说。
和阿杰一样,95后小旻也曾是一个“重度”花呗和借呗使用者。两年前,她和男朋友在广州创业失败,通过借呗和花呗周转生活。
小旻坦言,两人都有工作时,还能做到及时还款。可当其中一方失业时,他们便只能选择最低还款,并在后面的月份里不断补足上个月的欠款和利息。
今年5月,小旻生下女儿后便和老公回到老家生活,在家带孩子的小旻至少要明年才能出去赚钱,男方成了小家庭唯一的“顶梁柱”,再加上抚养孩子的高额支出,让两人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小旻和老公的花呗都已经有了逾期记录,并且失去了继续使用的资格。所以两人决定慢慢赚钱还清花呗后,就和它永久告别。
这半年来,在积极还花呗的路上,网友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了“三十六计”。比如今年5月登上热搜的王润泽,就是通过在鸡排店打工还花呗,意外收获了“副店长”职位,将来还准备在学校门口开店。网友晓雨则选择“节流”,减少自己的日常开销,并通过二手平台交易赚钱来还花呗欠款。
在应对花呗欠款时,很多人的首选策略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借呗、京东白条甚至其他贷款渠道来弥补“漏洞”,这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留言区中并不罕见。
还有一些人在面对较大额欠款时不知所措,在网上发帖求助。甚至有人因借贷问题被法院起诉。
90后成短期消费贷款主力军
2019年10月国内一家金融机构发布了《90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90后敢于花钱,热衷超前消费,是消费贷款的主力军。据融360调查,从年龄上看,贷款人群中,中国的90后(含95后)占比最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这意味着在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近半数都是90后。
此外,90后消费贷款中“以贷养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网贷产品的走红更使得“校园贷”骗局时有发生。今年7月27日,安徽淮南首例“校园贷”涉黑案进行一审宣判;7月30日,天津首例“校园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公开宣判审结;8月6日,央视还曝光了“注销校园贷”的新型诈骗。这些案例中,犯罪分子无一不利用了90后“爱贷款、爱超前消费”的习惯。
据益普索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竞争力蓝皮书报告》显示,在以80后、90后为主的消费信贷客群中,消费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并且用于医疗健康分期的比重有所上升。
出生于1992年的佳琪是8年的重度花呗使用者,在她看来,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几乎感受不到还款的压力。一方面自己年轻,有很多机会去挣钱;另一方面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会时不时地给予经济支持。所以每次市面上有新款的电子产品或化妆品,佳琪都会毫不犹豫地“剁手”。“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能花才能挣”,佳琪告诉记者,这种心态在她的同龄人中还有很多。
花呗报告显示,其分期业务颇受90后欢迎,尤其是在购买手机时,76.5%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报告称,大部分90后在消费时还是理性的,约70%的人每月用掉的花呗授信额度控制在2/3以内。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关“花呗”“白条”“借呗”等是否进入央行征信报告的话题,颇受90后用户的关注。一些用户认为,如果不纳入征信,90后使用花呗的积极性会更高,“因为就算逾期或者不还款,今后贷款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据悉,目前蚂蚁金服方面并未官方表明消费者花呗使用逾期后是否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花呗正在接入征信系统,未来个人消费若产生逾期,“上报征信系统”将成为其最终选择。
还需注意的是,同属阿里旗下的“借呗”与花呗并不相同,借呗属于阿里小贷的贷款产品,用户的借还款使用行为都会上传至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但据了解,报告里虽有借呗记录,但并不一定会百分百进入征信,而是随机生成。消费者今后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以质询相关信息。
常佳 魏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2020年09月11日 08 版
核心阅读
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骑行作为安全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广受青睐。在需求和政策的推动下,这一传统交通工具的生产与销售迅猛增长,展现出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
提前预订,限量发售,新车上线几分钟内抢购一空……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成为热门产品,火爆的销售场景在多个地区和国家出现。多国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同时加强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自行车出行。业界普遍认为,自行车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骑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英国、法国、日本等国自行车骑行不断升温,民众骑行时间远高于疫情前,民众骑行需求提升带来了自行车销量持续增长。
在英国,自行车行是政府允许在封锁时期继续营业的少数商店之一。根据英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自行车销量增长了60%,其中,价格在400—1000英镑之间的自行车销路最好,当月销量翻了一番。除了自行车销售,自行车修理工具和维护产品销量也有255%的增长。
在法国,今年5月、6月自行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表示,价格便宜的自行车已经售罄,还有成千上万顾客在等待购买中。
在日本,自行车连锁专卖店爱三希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3%。“不少人来店里修理家中长期不用的自行车”,东京都目黑区一家自行车店店主铃木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人们对自行车的维修保养需求明显增加。
在哥伦比亚,该国第二大自行车进口商称,7月份自行车销量增长了150%。首都波哥大市政府数据显示,8月份市民自行车出行占13%,预计未来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增长。
为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迪卡侬已经向中国供货商下了5次订单。记者在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一家自行车店了解到,中国自行车品牌非常受欢迎,需要不断补货。“中国自行车品牌在比利时市场的认可度很高,性价比高、质量过硬是中国产自行车吸引比利时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英国《金融时报》称,疫情防控期间,自行车成为很多人首选的交通方式。位于苏格兰的自行车生产商“尚德自行车”近期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英国约有550万通勤者愿意选择自行车上下班。日本一家保险公司近期对500名住在东京的员工进行调查后显示,疫情蔓延之后,23%的人开始使用自行车通勤。
相关扶持政策纷纷出台
“骑自行车人数大大增加,这表明人们为了安全而改变出行行为”,“骑行英国”负责人邓肯·多利摩尔表示,地方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开发自行车道和临时基础设施,使骑车成为更加安全的通勤选择。
为适应民众出行方式变化,多国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在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开展“自行车通勤推进企业”项目,让企业积极支持员工采用自行车通勤。截至8月27日,日本已有24家企业和团体加入其中。警视厅计划与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合作,在东京都内的主干线上修建1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车道。2020财年计划完成17公里,其余将在今后5年内完成。
在欧洲,各国政府大力发展自行车基础设施,新建或扩充自行车道,在公共交通枢纽设置自行车停放点。欧洲自行车联盟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欧洲各国计划新建自行车道总长2328公里,其中已建成或在建车道长度总计1095公里。罗马计划建设150公里自行车道;布鲁塞尔开通了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柏林计划到2025年增加约10万个自行车停车位,重建交叉路口以保证骑行者安全;英国斥资2.25亿英镑,在伦敦、牛津、曼彻斯特等大中型城市进行道路改造,以鼓励民众骑行。
欧洲各国还制定了总计超过10亿欧元的额外预算,用于自行车购买和维修补贴、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例如,法国计划投资2000万欧元用于发展和补贴自行车出行,为骑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还给每人报销50欧元自行车修理费。
“在开始骑行前,必须要进行‘ABCD’四项安全检查——即空气、刹车、链条和方向。”正在进行安全培训的英国机构“自信骑行”讲师路易丝·李·琼斯强调。随着骑行人数的增加,一些骑行组织开始为当地市民提供免费的自行车安全技巧培训服务。欧洲一些国家兴起的各类骑行俱乐部日益受到市民欢迎。有些致力于促进当地议会改善骑行道路环境,并定期举行骑行班、自行车保养班等免费课程。有些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用“非传统”方式骑行上路,体会骑行的便利和乐趣。
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业界分析,从行业发展态势看,电动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货运自行车等将是新的增长点。据“欧洲自行车网”报道,疫情防控期间欧洲民众对电动自行车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调查显示,24%的欧洲民众已经拥有或即将购买电动自行车。例如在意大利,近1/3的民众表示今年会购买或使用电动自行车。英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增长了近50%。日本都科摩共享自行车公司介绍,近几个月来该公司用户大幅增加,今年4月环比增加了20%,5月环比增加了60%。
日前,一项由欧盟资助的货运自行车项目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38家欧洲货运自行车品牌的欧洲市场销量预计将达4.36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长率达53%。
分析认为,自行车行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欧洲自行车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凯文·梅恩表示,自行车出行完全符合“碳中和”目标,是零排放、安全、高效的可持续交通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预计欧洲自行车行业快速增长期将一直持续至2030年,这将有助于实现“欧洲绿色协议”制定的目标。
“这不仅关乎可持续交通,还关乎民众健康。” 欧洲自行车联盟联合首席执行官莫滕·凯贝尔说,“但是必须确保当前措施能继续执行下去,这是重新进行城市设计的良机”。
有分析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民众更多采取骑行和步行的传统交通方式,许多国家的城市道路将被重新规划。这是一次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转型的契机,使其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本报布鲁塞尔、伦敦、东京、北京9月10日电)
登录后方可回帖